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民生科技與循環經濟-【研華股份有限公司_李家茵台灣區業務總監】

民生科技與循環經濟-【研華股份有限公司_李家茵台灣區業務總監】

智慧醫療的人才新藍海

一、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

在數位醫療發展與人工智慧技術崛起的交會點,智慧醫療已成為科技與人文最緊密融合的產業之一。研華科技(Advantech),從2010年起即積極投入智慧醫院、醫療影像串流、物聯網智能方案應用,成為智慧醫療生態系的重要推手。

研華公司長期致力於推動「智能地球的推手 (Enabling an Intelligent Planet)」的企業願景。在醫療領域,我們相信科技的價值在於「以人為本」,透過物聯網 (IoT)、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AI)技術,賦能醫療機構,使其能夠應對日益複雜的挑戰,如人口高齡化、醫護人力短缺、營運成本壓力以及病患對服務品質的高度期待。

研華不僅提供硬體設備或單一軟體,而是提出一個開放、可擴展的「平台式生態系」合作模式。透過數據平台,能協助醫院整合既有及未來的各類子系統,打破資訊孤島,並與眾多領域夥伴 (Domain-Focused Solution Integrators, DFSI) 共同開發創新的應用服務,確保醫院的投資具有長期的彈性與價值。同時為醫護人員、病患及其家屬,創造一個更安全、高效、溫暖的醫療環境。

研華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圍繞著「智慧就診」、「智慧病房」、「智慧科室」三大場景展開,並透過「整合系統平台」、「生成式 AI」與「機器人應用」等技術進行賦能,最終目標是建構一個AI數據驅動、高效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

未來三至五年,醫療數位化將更全面深化:
– AI 與邊緣運算將應用於臨床影像與手術即時輔助;
– 病人中心化照護平台將串聯醫院、居家與遠距醫療;
– 醫療資安與法規整合也將成為產品競爭力的關鍵。

二、產業最需要的人才樣貌

智慧醫療的成功,取決於能否「跨域整合」。未來產業最需要的人才,必須同時具備:
硬實力:嵌入式系統、IoT 通訊、AI 模型開發、醫療法規與資安知識,然而學校的教育是培養基礎學識能力,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方能應變快速變化的知識。
軟實力:醫療是人照顧人的產業,在整體醫院經營整體的預算有60%的成本是人力成本,因此醫院的數位轉型最重要的是人,未來的醫院管理也需要將數位轉型納入為重要的議題。因此在導入智慧醫療的過程,溝通是否良好與到位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
比起單一技術專精,能把技術轉化為臨床可用解決方案的人才,才是企業最重視的價值。這正是技職教育培養實作與應用能力的優勢所在。

三、人才培育的挑戰

目前技職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學用落差」。
學校教授的 AI 或 IoT 技術,往往無法直接應用於醫院真實場景。教師缺乏臨床經驗、學生缺乏設備與資料環境,使得學習成果難以驗證,降低了學生的信心與企業的投資意願。
建立真實實作場域、導入業界共授課程,成為技職教育必須跨出的第一步。

四、產學共創與政府支持

研華科技多年來持續與各大專校院進行產學合作,提供暑期實習機會與臨床應用題目,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研發流程。這樣的合作不僅縮短學用落差,也讓企業提前培育可即戰力的人才。
未來政府若能進一步支持:
– 跨域實驗場域建置補助、
– 去識別化醫療資料庫開放、
– 法規沙盒制度試點,
將能加速產學合作的落地與規模化發展。

五、給教育者與青年學子的一段話

智慧醫療是能讓技職人才「以技術改變生命」的領域。技職學生的價值,不僅在技術,更在「理解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你能用科技改善醫師工作與病人照護,便是智慧醫療真正的核心。
產業界願意提供資金、場域與業師資源,但更希望看見學生帶著創意與熱情走進現場;教育界則應勇於讓課程走出教室,與企業共創學習任務。當AI、IoT 與臨床場景相遇,新一代技職人才的舞台就此展開。

結語:

智慧醫療不只是科技的競賽,更是人才培育的革命。
唯有產官學攜手,才能打造出改變醫療未來的技職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