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民生科技與循環經濟-【神通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蘇亮董事長】

民生科技與循環經濟-【神通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蘇亮董事長】

AI 驅動下的人才培育新趨勢

近年來,全球產業環境快速變動,從美中貿易戰到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供應鏈正逐步走向去中心化與區域化。這樣的挑戰,使企業必須在營運策略上更加靈活並強化韌性。展望未來三到五年,AI 與數位轉型將是影響產業最重要的關鍵力量,同時永續發展與 ESG 也成為產業升級不可迴避的核心議題。

產業現況與未來趨勢

AI 技術的快速成熟,正在加速數位經濟的擴張。隨著算力成本下降與工具普及,AI 的應用門檻降低,將廣泛滲透到智慧製造、金融科技、醫療照護、智慧城市等領域,幫助企業提升效率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永續發展的壓力也使得企業需要兼顧效率與責任,例如發展綠色供應鏈、導入能源管理與智慧交通解決方案等。

神通資訊科技專精於系統整合,面對快速變遷的產業環境,我們的策略聚焦在三個方向:

  1. 數位轉型:持續推動 AI 與 BI 系統的應用,強化數據驅動決策,協助企業加速轉型。
  2. 永續發展:投入綠色 IT 解決方案,兼顧營運效益與環境責任。
  3. AI 應用:加速 AI應用落地,從智慧客服、製造監控到永續生態,並拓展國際市場,提升整體競爭力。

整體而言,資訊服務業未來將走向 「AI 驅動的數位轉型」 與 「永續導向的創新」,企業唯有兼顧技術、人才與 ESG,才能抓住成長契機。

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未來的人才需求,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既要專精,還要跨界

在硬實力方面,產業最需要的是 AI、資料科學、雲端與資安人才,這些專業是推動轉型的基礎。然而,真正稀缺的,是能將技術與產業應用連結起來的跨域人才。懂製造又懂 AI 的人,能設計智慧製造方案;懂金融又懂數據的人,能推動金融科技創新。

隨著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提升,ESG、能源管理、數據治理相關專才也會是關鍵角色。除了專業技能,軟實力同樣不可或缺。跨部門溝通、專案管理、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創造實際價值。再加上持續學習的態度、數據思維與國際視野,才能在產業快速演進下保持競爭力。

可以說,未來的黃金組合,就是 技術力 + 整合力 + 永續力

培育人才的挑戰與挫折

談到人才培育,最大的挑戰是「跟不上」。產業變化太快,但學校課程更新卻有限,導致學生畢業進入職場後,仍需要大量再訓練。這種「學用落差」是目前企業最頭痛的問題。

另一個挑戰是「時間」。高階人才的養成需要多年經驗積累,跨域專才更是短期內無法速成,這需要教育與產業更緊密的合作。再者,年輕世代雖有數位敏感度,但在抗壓性、團隊協作與持續學習動力上,仍有成長空間。

最讓企業感到挫折的,則是「留才」問題。企業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培訓,卻因競爭激烈或市場流動而難以留住人才。這不僅影響投資效益,也限制了長期發展。

因此,未來的關鍵不只是「培養人才」,更是要「讓人才願意留下」。

企業、學校與政府的角色

神通資訊科技已經透過多元方式投入人才培育:

  • 資源投入:提供資金、業師指導、實習場域,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
  • 產學合作:與多所大專校院合作實習計畫與專班,讓學生在校即能參與企業專案,畢業後更快銜接職場。
  • 國際交流:與國際夥伴合作,幫助年輕人才培養全球視野。

這些合作模式已顯示成效,學生的專業成熟度與職場適應力都有明顯提升。

政府方面,教育部雖推動多項產學計畫,但仍有優化空間,例如:

  • 更快更新課程內容,緊貼 AI、雲端、資安、永續等趨勢。
  • 鼓勵產業與學界共同開發教材與場域。
  • 增加跨國交流與實習資源,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 因應少子化時代,如何吸引國外人才來台增加就業人才。

結語

人才培育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長跑。產業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一個能發揮的環境。唯有企業願意投資、學校願意創新、政府提供支持,三方攜手合作,才能真正縮短學用落差,培養符合未來需求的專業人才。

在 AI 與永續浪潮下,人才就是台灣產業升級的關鍵。這是一場持續進行的探索與挑戰,而我們必須共同確保,下一代能在這股浪潮中不僅跟上,更能引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