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技能與學習態度是培養未來化工材料人才的雙重挑戰
本文探討化工材料領域的人才培育,除了傳統材料以外,還有半導體電子類等相關領域,無論哪個領域,人才的養成都仰賴在學校中的兩個面向能力的培養,第一是全面性專業技能的培養,各學校都卯足全力培養年輕學子。這面向的學習我們稍後再深入探討。第二個面向是關於教育中[態度]的培養,這面向就讓學校的老師們較具有挑戰。關於學習態度要從學生的動機開始著手,對於學生自我認識的引導並不容易,我們過往的教育並沒有這個面向,在我們理工科教育並未將這一面向融入學習中。我們應該認識到,當前的教師面臨的困難不容小覷,他們需要有自我改造的能力,懂自己,再教人。在快速變化的科技環境中,傳統的學習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當前社會出現網紅經濟、多點網路行銷、元宇宙、AI人工智慧和工業4.0等,試問我們要如何教育現在的孩子們?因此,新型態的教學必須將產業實務融合書本中的技術知識才能培育出未來所需要的人才。未來的人才需要有以下的特點,如有缺漏煩之處,請指教:
1. 積極且高度有效溝通的態度
2. 跨領域且具備整合知識之技能
3. 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
4.單一或多元的跨維度知識整合能力
從學習地圖中專業、人脈與產業的整合培養學生能力
一般來說,書本知識的學習相對容易,而態度的培養則需要學生自主引發學習動機,才能展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要懂得如何理解學生以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學相長,那怎麼樣去培養學生的興趣並展現學生的特質呢?可以借用「學習地圖」的概念,從三個面向來思考:
1. 專業地圖:在這個地圖上,列出需要學習的內容,並思考這些內容與產業的關聯。產業實務結合學習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最佳的方案是透過產學合作來進行學習的過程。
2. 人脈地圖:可以分不同程度的人脈地圖來學習,過往比較活躍的學生通常在產業中有比較特殊的經歷,邀請畢業10年內的學長姐回來校內分享工作內容與需要的知識技能,能讓學生對現在的學習內容有不同的認識與體驗。畢業20年內的校友通常在產業中都有不錯的表現,無論是轉職或升遷、可能是專業經理人或創業者,他們的實務經驗分享,這樣的經驗對同學而言是個很好的借鏡,對教師來說,也能啟發教學內容做不同維度的改變。
3. 產業地圖:在化工材料領域,知名的企業通常是隱形冠軍或上市櫃公司。當然現在因為半導體當道,所以工科學生一畢業就往半導體或其他電子公司任職,畢竟收入仍是重要的考量,這反映出傳統化工領域遇到的經營困境。此外,教師們也常面臨困擾,當優秀的企業家或經理人到校交流時,常常希望分享產業界可用的技術內容,這反映出產學之間的落差。要培養學生未來的關鍵技能,與就職的保證,關鍵就是在產學合作上,接下來我將進一步解釋相關原因。
應對產業變遷,化工材料人才的新類型
產業如何因應這個大時代變化下的人才培養?答案是很難,目前因為疫後與東西方貿易戰、經濟戰、科技戰,產業除了半導體一支獨秀外,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到處缺工找不到人才,想要培養人才則有心無力,很多公司知道培養人才重要性,因此越發重視人才流動率,持續改善工作環境,強化人才培育,連結學校進行產學合作。
因應產業發展趨勢,在化工材料領域,不同公司對於不同人才需求有不同的詮釋,不過硬要分類,有幾種人才類型特別重要,
1. 跨領域學習的創意人才:(研發,生產,業務)
2. 具批判性思考人才:(生產,品管,法務)
3. 注意力與社交管理人才:(業務,商務)
台灣將步入下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人才的培育與工作職能,需要有不一樣的思維邏輯。
化工材料產業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新典範
產學合作是人才培育不可或缺的方式,以下分享幾個案例供參考:台塑新智能公司(儲能電池系統供應商),提供經費與集團學校明志科技大學做高安全性與下世代電池的開發,此例為未來人才需求培育立下產學合作的優良典範;長春集團與清華大學化工系也有多年的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多年來培養碩、博士群等人才,將為下一代石化與電子產業材料注入新血,功效卓著。至於在下公司,目前雖然是小公司,仍為電子產業與電池產業投入產學合作,與母校台北科技大學高分子所合作,培養多位碩、博士同學,進行兩個技術路線開發,天然原物料合成水性樹酯之開發,用於皮革與紡織產業的開發,避免使用石化燃料原物料,為環保貢獻心力;下世代電池領域新材料開發,準備發表論文與專利。我們投入的產學合作有兩個特性,一是具有高度商業價值能立即投入產業、二是具有學術價值,我們站在學校立場給予教師發表論文需求的支持。
化工材料產業常見的合作方法,依產業以代工為主的特性,以目前企業遭遇的難題開始,把研發的項目與學校合作,開發出新技術來解決現況問題,一方面培養人才,一方面解決線上問題。投入產學合作的資源除了金錢以外,還有研發與生產技術協同合作。
產學合作是未來人才培育的關鍵策略
未來是綠色材料當道、下世代能源問題、AI與機器人產業,以上都會嚴重衝擊各國經濟民生。那如何訓練人才以備未來之用,答案還是在產學合作,唯有鼓勵企業全心全力投入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才能更健全而不會嚴重脫節,讓企業第一時間就有即戰力可以運用,因此投入企業資源用於產學合作是當務之急。在橫渠產學聯盟秘書長許若仁董事長編著的[從產業觀點看高等教育]此書中可以了解產學合作的重要,台積電六騎士中的楊光磊博士也在橫渠產學聯盟中擔任理事長要職,長期專注在人才培養工作中。
在下也在橫渠產學聯盟成員中,目前聯盟與多校達成合作協議,我個人認為,政策是龍珠,天上的龍要往哪個方向走,如何成長都看產業政策。目前產業遇到的問題,雖然面向很多,但我們以美國創新為例,企業投入很多經費在各大國家實驗室,因此孕育出非常多優秀的新項目並得以發展,國家政策只要鼓勵企業投入挹注學校經費,並得以獲得大量的稅務減免,在各項領域就可以達到很好的發展。具關鍵性指標的產業,直接補以薪資補貼,何嘗會沒有人才。
打破科系藩籬建構自主學習環境策略
如果企業要獲得通才,學生在求學時期的環境也很重要,如果能夠打破科系的藩籬,有學習更多跨領域的機會,對產業會有極大的幫助,所以培養一個環境,讓學生能自主規劃自主學習,才會達到培養通才大才的目的,以上建議。